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推动港澳台侨和民族宗教工作高质量发展
“今年年初以来,市政协港澳台侨和民族宗教委员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认真履职尽责,为推动新时代人民政协港澳台侨工作提质增效、创新发展谋篇布局。”9月12日,市政协港澳台侨和民族宗教委员会主任李丹军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加强党的领导,切实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思想根基。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召开功能型党支部党员会议、支部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加强党纪学习,做清正廉洁好干部”专题党课活动。开展特色主题党日活动。市政协港澳台侨和民族宗教委员会功能型党支部组织党员委员,分别围绕“学习古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和“品鉴楹联之美,涵养文化底蕴”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学习交流,委员们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纷纷表示要厚植为民情怀,认真履职尽责,为鹤壁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按照机关党纪学习教育安排,积极参加读书班集中学习、观看警示教育片,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将遵规守纪内化为言行准则,进一步强化纪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提高免疫能力。开展协商议政,积极服务发展大局。发挥界别优势,聚焦市政协年度工作要点,以委员扎实履职尽责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赋能和美乡村建设。《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和美乡村计划“1060”工程建设的调研报告》顺利通过市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核,并形成《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和美乡村计划“1060”工程建设的协商专报》,供领导参阅。关注北部城区发展。围绕“北部城区基础设施提升”召开座谈会,运用政协智慧平台开展“北部城区基础设施提升”网络议政活动,在全市范围征求意见建议。围绕“北部城区基础设施提升”开展调研。注重调查研究,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将扎实开展调研作为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的先决条件。常态化走访联系政协委员。了解委员履职情况、个人工作情况、领办企业运行情况,给委员们送服务送政策,为广大政协委员更好地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提供支持。用心用情反映社情民意。全面落实全市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会精神,督促引导政协委员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社会热点难点深入开展调研,积极提交社情民意信息和提案,今年年初以来提交社情民意信息30余篇,为较好解决民生热点、发展难点等问题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李丹军表示,下一步,市政协港澳台侨和民族宗教委员会将继续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党建引领,坚定政治方向,深度协商互动,广泛凝聚共识,发挥界别优势,增强履职能力,突出质量导向,科学建言资政,推动人民政协港澳台侨和民族宗教工作高质量发展。“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专门部署,清晰呈现了在新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改革蓝图,为我们进一步推动文化强市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日前,市政协文化和文史委员会主任齐文同表示,今年年初以来,市政协文化和文史委员会围绕市委“十个聚焦”决策部署,扎实落实“五个政协”各项工作任务,不断推进各项工作提质增效、出新出彩。加强理论学习,文化素养持续提高。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通过集中学习培训、功能型党支部活动、委员读书活动等,引导委员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时,积极组织“行走运河古城,激荡文化力量”“品鉴楹联之美,涵养文化底蕴”等活动,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提升委员文化素养和履职本领,切实把学习收获转化为“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过硬本领,转化为建言资政、凝聚共识的实际成果。聚焦主责主业,协商成果件件精品。按照市政协2024年度协商计划安排,围绕“感悟诗经文化,激扬奋进力量”课题,外出学习先进经验,组织开展网络议政,召开界别协商座谈会,形成高质量调研成果,为我市发扬“诗经文化”打造“诗经之城”贡献金点子、好建议。围绕“打造‘社交+’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课题,学习先进地区发展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提出13条意见建议,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要求相关市领导阅读,并会同淇滨区、示范区和商务、文旅等相关单位深入探讨,并提出近期可实施的方案。突出专委特色,文史工作扎实推进。《淇水烟雨——鹤壁历史文化记忆》丛书编纂进度可喜,待优化完善后可基本定稿。《淇水新韵——鹤壁高质量发展记忆》编撰工作有序推进,已经征集、修改、完善史料56篇。聚焦我市“诗经文化”传承发扬,着力筹划编纂“诗经文化”图书工作,为展示我市“诗经文化”开辟新的路径。同时,积极做好“河南科技记忆”“河南工业记忆”专题史料征编工作,梳理全市线索28条,撰写有关史料13篇。加强沟通联系,服务委员尽心尽力。紧盯问题导向,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常态化经常性走访、慰问文化和文史委界别委员,了解委员在工作履职过程中的困难,深入分析查找工作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举措,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提升服务水平。扎实推进委员工作室建设,建成一家特邀界别委员工作室,为委员进一步做好履职工作提供新途径、拓展新平台。“下一步,市政协文化和文史委员会将持续发挥优势、开拓进取,凝心聚力、务实重干,以文化和文史工作新实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和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齐文同说。
责任编辑:许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