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鹤壁故事】 “一米宽,百米深”:将科技创新作为不二法宝
来源:
时间:2024-09-29 09:54
分享:
为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全面汇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鹤壁实践奋进力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和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之际,市政协开设“讲好鹤壁故事 汇聚奋进力量”栏目,邀请部分政协委员、政协参加单位和社会人士深情讲述鹤壁故事,生动展现鹤壁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人民政协与新中国风雨同舟、砥砺奋进的光辉历程,全面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鹤壁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就。
选送单位:淇县政协
讲述人:王涵

在中国每新增3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使用我们生产的安全气囊材料;建党100周年、建国70周年活动庆典中飞机悬挂的旗帜来自尼龙小镇;复兴号高铁为人们带来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其中有中维化纤尼龙“螺丝钉”的紧固……每每想到这些,我内心自豪感油然而生!
2015年,我们团队怀揣着“实业报国”的梦想,放弃利润丰厚的“房地产及建筑板块”,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做“实体企业”,我们立志要打破国外品牌的垄断,生产出中国人自己的尼龙66安全气囊丝。创业初期,我们经常被骂“傻子”、被同行看不起、被打压围堵。但这些外界的“声音”无法阻碍我们前进的步伐,产品质量如何稳定、市场怎样打开、资金如何筹集、企业怎样才能长期保持竞争力等等,这才是我们最大的挑战……。 鹤壁是一片创新创业的沃土,六位一体服务机制让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我们秉持“一米宽、百米深”的理念,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不二法宝。我们在成立之初便决定必须要走一条新路:依靠技术创新,改变生产工艺,实现绿色生产,生产绿色产品。于是,我们联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成立了聚酰胺纤维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走上了艰辛又收获满满的技术研发之路。“车间午饭时间推迟”、“车间晚饭时间推迟”……研发过程中,一次次推迟就餐时间的指令背后,是中维人专注的目光、坚守的决心与忙碌的身影。轻转的设备不断推进着技术调试进程,每个车间,都犹如没有硝烟的战场,没有炮火隆隆,没有喧嚣的嘶喊,却有着让人不由自主紧绷神经的气场。为了最大限度地缩短调试时间,为更高效地实现后续工区的顺利出丝,总经理王生健带领中维化纤的技术工匠们,连续数日坚守在车间现场。食堂的工作餐,常常是凉了热、热了凉。每天的调试结束,大家走出车间,往往已是午夜时分。在中科院专业研发团队的带领下,中维化纤的技术工匠们用娴熟精准的技术,为公司的蓬勃发展不断书写着新的篇章。历经590天,双方在平台共享、产品研发、科研成果转化等领域相继展开深度合作,成绩显著,累计取得了多项填补国内空白的科技成果。尼龙66高强“色纱”和高强“消光丝”实现量产、高铁专用抗酸雨轨距挡板浇铸尼龙和抗高寒(-60℃)改性工程塑料两类产品上车试验一次成功......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之后,我们依然坚守初心,北上与中科院、东华大学、天工大等建立产学研合作,南下与华峰集团、神马集团等达成产业链协同,先后联合开发出一系列填补国内空白的尼龙新材料高端产品。 我们坚持扩宽产业布局、完善产品矩阵,打造更深更宽地“护城河”。到京津冀与际华集团、北京邦维推进军工纺织品产业链的提档升级,到长三角与华懋新材、江苏惠太洽谈汽车安全气囊的国产替代,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让我们先后引进13家企业、29个项目落户鹤壁……。 为吸引一个项目落地,陈海涛董事长可以连续一个半月驻扎北京,围绕客商下功夫,把酒店当家、把家变成了酒店。当所有的优势都不是优势的情况下,用真情感动投资人,也成为了一种优势。 中维化纤的产品可以销售至全球27个国家(地区),也可以用平板车、简单包装拉到我们隔壁的邦维、迅克、天鹞等下游企业。产业的集聚也让投资人看到了我们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2023年是中维化纤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我们与世界500强企业、国内民营企业500强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吸引了两个行业巨头级别的投资人。投资人与客户的信赖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认可! 欣逢伟大的新时代,又遇尼龙行业的春天,同时身处鹤壁创业沃土。未来,中维化纤及尼龙小镇必将举全体之力,众志而为、努力拼搏,不负多彩时代、不负一方热土!
责任编辑:许海涛